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正如《靈樞·大惑論》所云:「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靈樞·邪客篇》指出:「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行於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不瞑。」可見,陰陽失和是神經衰弱的關鍵所在。中醫治療神經衰弱,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均有相關藥物及配方記載。




神經衰弱的易發人群研究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勞,常伴有情緒煩惱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狀的一種神經症。 神經衰弱一詞最先由美國醫生(Beard 1868)提出,近年來又在分類中取消這一名詞。在我國和國際疾病分類中均保留神經衰弱這一診斷。目前,國際上有把神經衰弱的症狀局限於容易疲勞為主要表現的傾向。 青壯年期發病較多,腦力工作者較常見。占門診就診神經症患者的半數以上。  神經衰弱症是一類以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症狀的神經症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於長期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使大腦精神活動能力減弱,病情遷延,時重時輕,病情波動。患者的性格特點是:膽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社會心理因素是神經衰弱的主要病因。如工作學習負擔過重,持續的精神過度緊張,考試壓力大,學習目標超過實際 能力,人際關係緊張,競爭激烈,親屬死亡和生活受挫等。社會心理因素會否致病,取決於刺激的性質、強度和作用的時間,還與個人性格有關。神經衰弱症是一類以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症狀的神經症性障礙。



發病原因

  從Beard開始,神經衰弱就被看做是可由素質、軀體、心理、社會和環境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一種整體性疾病。  1.巴甫洛夫認為,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弱型和中間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這類個體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  2.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長期心理衝突和精神創傷引起負性情感體驗,生活無規律,過分疲勞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對神經衰弱的病因曾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認為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從培等<1959>和劉協和等<1960>對不同職業人群中神經衰弱的調查資料說明,腦力勞動者患病率最高。半數以上患者反映工作或學習,主要是腦力活動,過度緊張。不僅腦力活動時間過長,工作任務過重;學習或工作困難。尤以要求特別嚴格,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腦力工作,更容易引起過度緊張和疲勞。  3.感染、中毒、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顱腦創傷和軀體疾病等也可成為本病發生的誘因。  4.長期的心理衝突和精神創傷引起的負性情感體驗是本病另一種較多見的原因。學習和工作不適應,家庭糾紛,婚姻、戀愛問題處理不當,以及人際關係緊張,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內心衝突,成為長期痛苦的根源。又如親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會引起悲傷、痛苦等負性情感體驗,導致神經衰弱的產生。  5.生活忙亂無序,作息規律和睡眠習慣的破壞,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緊張和疲勞得不到恢復,也為神經衰弱的易發因素。